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风险提示 防范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聂国春)金融监管总局7月10日发布风险提示称,金融监管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混淆概念、总局不实承诺、发布风险防范隐瞒风险等虚假宣传手段,提示诱导消费者办理网络贷款。虚假宣传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主要有三大套路,诱导消费者要注意防范。网络 混淆概念误导贷款。贷款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利用言语误差,金融监管如以“分期缴费”“分期付款”替代“分期贷款”,总局有意误导或迷惑消费者在未充分了解服务内容和合同条款的发布风险防范情况下,完成线上签字或刷脸认证,提示签署网络贷款合同。虚假宣传过程中,诱导不法机构或平台可能通过诱导填写或技术手段窃取等方式收集个人信息,网络转卖给其他机构用于诈骗等非法用途,消费者面临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的风险。 不实承诺诱导贷款。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欺诈性承诺、夸大效果、杜撰信息,如宣传“包过拿证”“政策即将变化”“报名后国家有助学金奖励”甚至承诺就业保障等,引诱、催促消费者报名并办理贷款。在合同中模糊内容表述或设置极为苛刻且仅利于机构或平台的条款,比如若退费必须扣除高额违约金等,增加解约成本。有些机构或平台实为“壳公司”,主要目的是骗取钱财,无法提供实质服务,甚至不断变换地址逃避监管或法律责任。消费者发现被骗后,往往因机构跑路导致维权困难。 隐瞒贷款实际成本。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只宣传较低的表面利率、日利率、月利率,不披露较高的实际利率、年化利率、综合借贷成本,诱导消费者过度借贷。或者在宣传时模糊收费标准,故意隐瞒额外费用,实际操作中以“额外服务”“高端定制”、违约金等名义额外收费,导致实际支付的息费远超预期。 金融监管总局强调,消费者应提高警惕,理性分析高回报承诺,核实宣传真实性,拒绝各类话术套路。在选择服务时,消费者应优先考虑具有合法资质、信誉良好的机构,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资质信息。办理业务时要谨慎提供个人信息,定期检查账户异常情况,发现信息泄露及时采取措施。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访谈预告:周五下午厦门市人社局解读重点群体落户新政
- “医”探究竟丨高温依旧,家中“萌宝”如何预防中暑?
- 《堡垒之夜》更新将“速决大逃杀”玩法转变为常驻模式
- 《绝地潜兵2》还将继续保持更新 跨界联动或将到来
- 欧文自曝夺冠后首先和科比视频 曼巴精神激励我
- 萨里奇希尔德当选月最佳新秀 湖人两新星获提名
- 【夏季行动】私自存储贩卖柴油,“定时炸弹”太危险!
- 火爆聚势新媒体,六重豪礼助落地!恭贺启巧食品续约火爆网!
- 推出丰富活动和惠民措施 泉州旅游市场端午回温
- 實支險理賠爭議延燒!跌倒、運動傷害,打PRP不賠了?誰決定理賠標準?|天下雜誌
- 政务服务“温度”提振民企发展“热度”_
- 个税汇算剩最后三周 厦门超35万人退税1.64亿
- 怎样正确地使用玻璃胶枪 怎么去除打多了的玻璃胶,行业资讯
- 尚朝阳调研茶产业和茶旅融合发展工作时强调 着力打造信阳城市旅游新名片
- 27岁男子因情感纠纷持刀伤人纵火致1死2伤,四川泸州警方通报
- 刷身份证登记养犬 厦门e政务便民服务站上线两项新功能
- “善美韶农”韶关农业品牌亮相湾区招聘会
- 新科MOP一神迹载入历史 北卡老帅夺冠怀念恩师
- 熱門ETF換股》0050、006208、0051、0052成分股一次看|天下雜誌
- 超越DeepSeek,中国又一款大模型登顶!
- 搜索
-
- 友情链接
-